九月開學後,國三的學生與家長,明顯的多了一些焦慮,家長們紛紛與老師商量,如何添購社會科課外教材,甚至做為上課的重點,課程被打亂,教學出現傾斜。
教育部計畫明年國中學測,社會科為強化「台灣主體性」,將對「涉台灣生活時空環境」的命題逾百分之五十以上,但是國中現行社會科教本並不符合這樣的需求,所以部分老師與家長們憂心如焚,決定去尋找新的教材與課本。
請教育部看看這些憂心的家長吧!請教育部放過這屆國三的學子吧!他們是「一綱多本」政策的第一隻白老鼠,所謂「一綱多本」就是讓孩子們每科要讀好幾種版本,每個孩子的書包有多沈重,官員們知道嗎?有多少孩子在補習班讀「多本」,官員們知道嗎?有那個國中沒有對三年級「課後輔導」,等於變相的補習?今年這群白老鼠,承受了多大的壓力,到底官員們知不知道?
教改的目地,所謂活潑快樂的學習,所謂五育並重的發展,所謂解除聯考的桎梏,所謂讓補習班蕭條,還有人在相信這些夢囈?
事實擺在眼前,花了這麼大的精神,全民總動員,人仰馬翻、精疲力盡,但是「改」了沒有?國三生活潑快樂嗎?教育部官員真的請捫心自問,補習風氣比教改前減少了嗎?這巳經不是掩耳盜鈴了,這是自欺欺人。
現在還要再多「幾本」涉台灣生活時空環境的教材,饒了孩子吧!不要為了大人的意識型態,將孩子做犧牲品。教育部,別再鬧了!
其實我並不反對學校教台灣生活時空境有關的事務,不反對學生多認識自己生根立命的地方,也不反對納入學測考試範圍。重點在教育是一項整體的設計,任何的改革,都應有全盤的規劃,包括設計理想的教材、研究各單元應佔的比例、教師的訓練、應納入課本範疇的多寡等等,而不是率爾操觚,隨性而至,教育當局想到就做,讓學生無所適從,讓家長憂心忡忡,讓老師手忙腳亂。
明年學測是「一綱多本」的第一次實兵作戰,全國的家長都在看,教育部應該將此視為大事,競競業業,如履薄冰,怎麼可能在這個節骨眼上標新立意,奇峰突起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