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源節流 月光族變身理財作家/謝依珊雙管齊下兩年存到百萬元
一位曾經為了買衣服,搞得自己沒錢吃飯、還必須靠預借現金過活的漂亮女生,兩年內靠著「上班存錢」方式存到一百萬元。她的經歷對現代上班族,或存不了錢的月光族(每月薪水花光光)來說,可能是個神話。
暢銷書《我上班,我存到一百萬》的作者謝依珊,念書時,就像其他女大學生一樣,愛唱KTV、愛逛街買衣服。只要自己喜歡的東西,拿出父母給的生活費,不用多想,立刻就可以把東西帶走。這樣不經思考的消費習慣,導致兩種情況發生,一是她常搞不清楚錢花到哪裡去,另一是她買東西的檔次愈來愈高。
「以前逛街想買就買,只要沒錢就開口向爸媽要。這樣買東西沒有阻礙,層次也不自覺提高,從路邊攤、一般商店,一路買到百貨公司。」謝依珊過去對存錢沒什麼概念,只要一有錢,就會想出國、逛街買東西。直到三年多前,從德國自助旅行回來,才扭轉她對金錢的觀念。
謝依珊熱愛出國旅遊,從大三那年開始,不論是跟團還是自助旅行,每年都會去日本。一趟旅程花費下來,金額約在四至六萬元左右,稱得上是標準的「血拼敗家團」。她坦承,當時喜歡去日本的原因,就和一般追求時尚的女生一樣,目的是逛街、享受美食,然後買很多東西。
「我去日本京都幾次,每次去都必吃一家早餐,好吃但很貴,約新台幣六百元的厚片土司。現在想起來,會覺得不可思議。其他花費都是買小東西,單價看起來還好,但全部加起來就要好幾萬元。」謝依珊說,現在心境已和前幾年不同,出國是為了看這美麗的世界,也不太買紀念品,頂多就是幾張明信片而已。
轉變的關鍵,在二十七歲那年。學美術的謝依珊,為自己計畫了一趟德國之旅。「當時,去德國的旅費是父母資助、男友也幫忙補貼了一點,自己則將所有身家財產全部投入,抱著回國後從零開始的心情,踏上旅程。」
謝依珊說,之前旅遊目的純屬「物質導向」;德國之旅卻提高了她的心靈層次,變成「精神導向」。
「德國回來後,我已身無分文。但卻有一個很強的動機,驅使我要開始存錢,那就是環遊世界的夢想。而要達到這個目標,估計要花一百萬元。」德國這趟深度之旅,開啟了謝依珊的世界大門。以前覺得談錢太俗氣,理財沒意義,後來才體認到,原來投資理財最終目的,是為了達到人生某種程度的自由。
為了這個浪漫的想法,謝依珊開始諮詢身邊經濟狀況不錯的親友,希望能從這些達到「財富自由」的人身上,找到正確、且實用的理財方法。後來,她的阿姨告訴她,理財的第一步要先存錢,有了儲蓄的觀念後,再來投資。
對過去沒有儲蓄習慣的人來說,要持續、不間斷地累積存款,就像要戒菸的人一樣,容易遇到挫折,就乾脆放棄。謝依珊沉浸在德國遊的感動之中,也擔心未來自己會因「撐不下去」半途而廢。她回國後,就索性一腳踏進與所學毫不相干、但卻是最容易學習投資理財的金融業。
進入銀行第一件事,就是聽長輩的建議,將每月薪資先扣一半存起來,剩下的才花用。所以她向銀行辦理儲蓄存款,每月薪水發下來,就先自動扣掉一半,強迫自己存錢。
「起初,為了想盡快達到一百萬元目標,就定下高標準,利用前面衝刺期,試試自己的能耐。沒想到,物質欲望降低後,發現存錢也沒那麼困難。」謝依珊說,一開始存錢時,覺得生活上要顧慮的事很多,比方買個東西要再三比價、還沒用完的東西,就要等用完後才能買。不能像以前一樣隨心所欲,否則一定會透支。
時間久了之後,這些顧忌反而變成習慣。出門逛街,不再大包小包的買回家,日常用品也是有缺才補,不會囤積多餘的物品。定時大掃除、整理居所,把不要的東西全部丟棄,生活也因此變得井然有序,簡單輕鬆許多。謝依珊發現,原本以為開始存錢,就必須犧牲物質享受,現在回頭看,其實只是減少不必要的負擔。不但沒有損失,心靈上更容易獲得滿足。
對謝依珊來說,上班族要累積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,開源節流是基本動作。像她是美術科班出身,下班後還能接些網頁設計的案子。只要不影響白天工作、生活作息,兼差就能賺到一筆額外收入。有時候幾萬元入袋,積少成多,就是所謂的開源。
至於節流,其實就是減少開銷,徹底改變以往的消費模式。包括過去三年她只買了十件衣服;襪子破了縫補後可以再繼續穿;早晚餐也都是自己做,靠著簡單的食材,就能填飽肚子。另外,為節省通車時間、爭取兼差機會,她選擇在公司附近租屋。每天走路十五分鐘就可到,不但賺到時間、健康,也省下一筆交通費。
即使是準備步入結婚禮堂,她也堅持一切從簡。「之前我問了幾家婚紗攝影公司,費用多在五至七萬元左右。如果自己準備,上網買禮服、配件,找拍攝造形等,這樣約四萬元。」謝依珊說,等到婚禮結束後,再把禮服及只會穿兩次的紅色高跟鞋統統上網拍賣掉,這樣費用大概就只剩拍攝造形,約一萬多元。
開源、節流雙管齊下,謝依珊存錢的速度比自己想得還快。仔細算起來,她是從二十八歲開始執行這個存百萬元的計畫,沒想到,在短短兩年內,也就是她三十歲那年,就達到這個目標...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