檔案狀態:    住戶編號:1949045
 捷客 的日記本
快速選單
到我的日記本
看他的最新日記
加入我的收藏
瀏覽我的收藏
與舊日學生相聚 《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》 另類亞洲第一
 切換閱讀模式  回應  給他日記貼紙   給他愛的鼓勵  檢舉
篇名: 該怎麼教敏感時事、政治文章?
作者: 捷客 日期: 2019.08.20  天氣:  心情:
我在大學教了二十幾年書 除了專業課程外也教過通識課
偶然也會引用時事作為案例 以提起學生的興趣與參與感

用時事或近年發生的新聞作為案例並不難 但是前提是必須先提出合理合法 並符合普世價值的判斷是非標準
然後逐漸引出案例來
任何人都有遊行與表達意見的權利 也有遵守法律的義務
即使我們贊成遊行抗議的訴求 但是仍然要遵守法律 不能因為你認為你的訴求正確
就可闖官署 侮辱警察或任意像不喜歡的人物丟鞋子
即使是犯人 群眾也不能公然執行私刑 侮辱或侵犯他們
可悲的是我們某些政治人物與學者卻只以個人意識型態作為標準 嚴以待人 寬以帶己

教學立場/老師該怎麼教敏感時事、政治文章?
2019-08-19 12:31
/ 隨寫人●詹志超

明年是選舉年,每逢選舉,上課不免會觸及到政治議題。

在所有科目的任課老師中,國文科老師除了教授語文、文學外,還必須引導學生正確的思想與生活教育,因此,我個人認為國文科老師責任是非常重大的。

思想或生活正確的教育,更常常必須在教學中以「時事」為例說明,因應不同的教學內容,所舉「時事」的性質也就截然不同。在所有的教材內容中,比較困擾教到的是關於「政治」性質的文章。

國文課文中,顧炎武的〈廉恥〉論及:「士大夫之無恥,是謂國恥」、黃宗羲的〈原君〉曾云:「古者以天下為主,君為客,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,為天下也」、魏徵的〈諫太宗十思疏〉亦曰:「念高危,則思謙沖而自牧;懼滿溢,則思江海而下百川」等,都是屬於「政治」性質的文章;此外,文化教材中的《孟子》,十之八九都是孟子在闡述個人的「政治」理想,具有相當敏感性。教學時老師為了避免學生聽來枯燥乏味,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,因此常常會以「時事」為例說明,如此在進行教學時,老師便應該特別注意「解釋」、「敘述」以及最後的「闡發」,必須保持中立、客觀的立場,否則可能會引發不可預測的後續效應。

記得多年前有一位非常盡職的國文老師,為人正直不阿,正好教授《孟子》論政治篇,由於當時正處於選舉年,政黨、政客相互惡鬥、攻訐,社會氣氛烏煙瘴氣,其實每個政黨各有其是非對錯,也都必須負起相關的責任。。

這位國文老師評論是非時,可能因為言辭較為直接、犀利,甚至評論政黨,輾轉被家長得知,家長於是轉知學校。

我熟知這位國文老師沒有任何政黨色彩或政治傾向,完全就事論事,期望學生能清楚辨別孰是孰非,而非一味尊崇或盲從;然而在言語的傳達過程中,學生或許只是選擇性的擷取老師評論的內容,而當學生再轉述給家長時,這失真的「二手傳播」於是為這老師召來了後續的困擾,雖說不會影響教學績效,但卻也讓這位老師的心情頗為沉重,確實是無妄之災。

我相信在每個人的心中,必定存放著一個名為「政黨傾向」的寶盒,除非自己掀開寶盒,或有意無意透露寶盒的內容物,否則旁人絕對沒有鎖匙能打開寶盒一探究竟。

教學三十年來,教過無數篇政治性質的文章與《孟子》關於政治理想的政治篇,我非常自豪而且引以為傲的是,學生始終無法確知我的政黨傾向,這或許足以證明我在教學時,絕對是保持客觀中立的立場,謹守老師的職責,不會讓學生誤判老師有著鮮明的政黨傾向。

面對比較敏感的時事或政治性質的文章,老師究竟該有何正確的教學態度或立場呢?我個人認為:

一、老師應培養學生判斷是非、分析對錯能力。

二、老師不應以灌輸的方法建立學生的是非觀念,學生才不會陷入被灌輸的泥淖。

三、老師應鼓勵學生多看、多聽、多思考、多比較,才不至人云亦云,毫無主見。

四、面對議題,老師務必得失並陳,不做單方面的讚美或批評,言辭必須婉轉。

總之,老師必須謹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則:老師是教人「判斷」是非,而不是「灌輸」是非。
標籤:
瀏覽次數:129    人氣指數:729    累積鼓勵:30
 切換閱讀模式  回應  給他日記貼紙  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
給本文愛的鼓勵:  最新愛的鼓勵
與舊日學生相聚 《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》 另類亞洲第一
 
給我們一個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