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大陸玩,順便帶回一堆糕點餅乾,最常見的不外乎「杏仁酥」、「花生酥」、「茶 糕」、…等,但每件都甜滋滋,好像糖不用錢一樣。我想,大陸人得糖尿病的比例應該很 高才是吧! 走進她們的商店,首先妳可能會被各種零嘴的數量給嚇倒。櫃子裡堆不夠,還一路堆 疊到櫃子外,光一種「梨膏糖」就堆疊了一、二十種口味,或者一種餅也能製出個一、二 十種口味來,就像在台灣妳打開依沙貝爾西式喜餅盒所見到的景象一樣。上門的顧客也是 摩肩擦踵,要想擠到櫃前看個究竟都有點兒吃力。人擠貨,貨擠人,您就可以想見那種沙 丁魚式的空間有多令人窒息。 初次見到「梨膏糖」,不知是啥東西,蘇州賣,上海賣,到了杭州還是賣,滿山遍野 ,儼然是當地的國民糖。從外形上看,它是一種長、寬、厚各約4公分、2公分以及0.8公分 的長方體,有點兒像是飯店房間浴室裡那種免費提供、有菱有角的小香皂,敲起來就像「 硬梆梆的空姐」一樣硬得像塊石頭。一旁顧櫃的大嬸操著滬杭的口音不斷地說著「賊個好 齒!賊個好齒!」(這個好吃),忍不住跟她秤了半斤,隨手剝掉透明包裝紙往嘴巴塞了一塊 ,卻幾乎快崩掉我的牙…。「媽呀!怎麼可能硬成這樣?」,小傢伙幾乎塞滿整個口腔而 無法動彈,咬也不是,吞也不是,吐也不是(因為身上沒帶面紙),時間一久,口水就會順著 嘴角滴下來,那還真是糗到一個不行。但哪有什麼口味可言?無非就是一塊大糖桑罷了。 「名字好聽」、「外觀誘人」是許多人對大陸食品的共同印象,可往往吃起來卻不如 想像中的美好,也就是說它的精緻度和美味度會讓人失望的居多,一般若能達到預期的七 分就應該要偷笑了。在杭州的清河坊,滿市集吃喝玩樂的玩意兒不少,隨著人潮逛到南宋 御街時,離有名的「狀元樓」幾步路之遙有一小攤,一對夫妻大張旗鼓地賣著「狗不理包 子」,妻站攤前負責「出貨」收錢,夫在攤後負責從蒸籠裡夾包子裝盒遞給老婆。人民幣 10塊能買4顆(包子),聽起來好像很灑脫乾脆,但包子個頭不大,每顆都像小籠包。「這真 的是『狗不理包子』嗎?」,心中懷疑歸懷疑,但衝著它是北方名點,當場我還是買了4顆 拽在旅行袋裡,直到回到台灣才把它們微波當早餐。但說實在的,那餡料和味道卻不怎麼 樣,路上隨便一家早餐店的包子都比它們強。 上一篇日記提到在上海城隍廟前曾經用吸管嚐了「灌湯包」,至今令人不敢再回味, 可偏偏那是上海人的最愛,海畔有逐臭之夫,那實在也是沒辦法的事。大江南北吃來吃去 ,到底還是咱們台灣的東西好吃,不甜不膩,美味一百。台灣人食在幸福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