檔案狀態:    住戶編號:1961896
 wayne 的日記本
快速選單
到我的日記本
看他的最新日記
加入我的收藏
瀏覽我的收藏
蔡英文嘉言錄:執政後保證不缺電 《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》 台北的宜居度
 切換閱讀模式  回應  給他日記貼紙   給他愛的鼓勵  檢舉
篇名: 午餐免費吃到飽 英語不讀也可通
作者: wayne 日期: 2017.08.17  天氣:  心情:
張作錦/四十年後為高希均教授建言作一補充 台灣獨立沒有「白吃的午餐」

2017/08/15 09:43:47 聯合報 張作錦

獨立建國,不是應不應的問題,而是能不能的問題。再往深一層說,也不是能不能的問題,而是願不願付出代價的問題……

1977年5月27日的《聯合報》上,有一篇高希均教授寫的文章,題為「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?」

作為一位主編,那天我接到官方和民間不少稱讚的電話。當時的台灣,正籌畫發展經濟,建設社會,提升教育,各方面都蓄勢待發,正需要一些新思想、新觀念的引領前導,高教授的建言來得正是時候。他告訴同胞大眾,建設國家,不能事事依賴政府,國民也要盡自己的責任。尤不可企望稅賦要少,公用事業價格要低,而社會福利要多。那不切實際,因為羊毛只有出在羊身上。

儘管社會各方對這篇振聾發聵的文章反應熱烈,街談巷議人人都能琅琅上口,但成效究竟如何?
高希均教授最近將有新書出版:《台灣白吃午餐四十年──從小龍年代到溫水青蛙的警示》。顧題思義,這就是答案。

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?高教授在序文的第一頁就給了解釋:「大陸在改革開放中快速崛起,台灣在白吃午餐與內鬥討好中逐漸衰落。自從1996年台灣直選總統以來,最大的白吃午餐討好者與製造者,就是參選的政治人物與競選政見。選民在討好聲中模糊了判斷與是非,忘記了自己的原則與責任。」換言之,台灣不正常的政治,妨害了台灣的正常發展。

台灣政治不正常在哪裡呢?不必諱言,核心點在去中國化,在台灣獨立。聽聽蔡英文總統自去年「五二○」就職以來,對兩岸問題各種「對抗性」的言論;聽聽巴拿馬斷交時前閣揆游錫堃的發言,「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少之又少時,台灣的邦交國就會出現」;再聽聽志在大位者賴清德斬釘截鐵的告白,他「主張台灣獨立」。

惡聲至,必反之。大陸對於台灣這些言論與行動,自然不會沒有反應,於是兩岸官方交流中斷了,陸客不來了,貿易減少了,對外關係風聲鶴唳了。很多國家忌憚大陸外交與經貿實力,選擇與台灣保持距離。民進黨政府還未引領台灣走向獨立,已先使台灣走到孤立。

獨立建國,不是應不應的問題,而是能不能的問題。再往深一層說,也不是能不能的問題,而是願不願付出代價的問題。

筆者曾以學習英語和從事台獨兩事作一連結對照,表面上似比擬不倫,實際上倒也有脈絡可循。

台灣學英語的熱潮數十年不退,各種鼓勵和協助學英語的書籍成群結隊而來,坊間就有《英語三月通》、《英語一月通》的書。後來大概嫌「三月」、「一月」太慢了,乃出現《英語一周通》、《英語三日通》之類的教本。

一輩子自學英語成為翻譯家、當時在香港大學教授高級翻譯課程的思果先生,見獵心喜,在報上撰文說,既然大家都想速成,不願費勁,他就來寫一本《英語不讀通》──不讀就通,夠快了吧?但不讀就通了,這本書誰還買?思果先生大概後來想「通」了,沒有寫。

從這件事「觸類旁通」到推動台灣獨立建國的人士。他們不斷喊口號,不斷向對岸挑戰,不斷向國際嗆聲,雖然發言盈庭,卻從來沒有半句話告訴當事人,也就是生活在台灣的兩千三百萬人,獨立要不要打仗?

他們不說,我們可不能不問;《英語不讀通》固然誘人,但很難教人相信。

清末戊戌維新失敗,六君子的「首席」譚嗣同,本可像康、梁一樣走避國外,但他選擇留在家裡,坐以待捕。他說:「我國兩百年來,未有為民變法流血者,流血請自嗣同始。」

他的血沒有白流,改革不成就革命,後來有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」等等千萬青年,前仆後繼,推翻大清帝國,建立了中華民國。
這種革命只是改變了國家的體制,並未脫離這個國家。法國也曾革命,俄國也曾革命,都是改變政體,而未脫離母體。即使是這樣,也是許許多多人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。

革命而又脫離母體獨立的例子,當然首推美國。美國獨立戰爭從1775年開始,到1783年《巴黎和約》結束,與英國前後打了八年,傷亡之重,損失之大,具載史冊,無待詳述。

那麼,台灣若獨立建國,脫離母體中國,會不會打仗呢?官方曾說:會!

2003年11月3日立法院開會,立委盧秀燕問國防部副部長陳肇敏說,陳水扁總統規畫2006年制訂新憲法,2008年建立新國家,因此06到08之間兩岸會打仗嗎?陳肇敏肯定答覆:「台灣如果獨立,中共一定動武!」國防部還透露,中共若攻台,我方「戰耗動員12萬8000人」。也就是說,開戰後我們可能耗損12萬8000人,要動員補充。

當時的立法委員、空軍前聯隊長高仲源指出,中共攻台戰略一定是「始戰即終戰」,不會拖泥帶水,哪有可能等你完成後備動員補充兵力?
即使「只有」12萬8000人,「彼亦人子也」,哪個不是他們父母的寶貝?從事台灣獨立建國的人士,何以從未告訴我們,台灣若獨立,要不要和對岸打仗?誰去打仗?他們自己會身先士卒嗎?他們的孩子一定會從軍?我們只記得陸軍炮兵學校畢業的施明德說過:「那些搞台獨的人,沒有人的子弟去讀軍校的。」

如果台灣目前真有急統或急獨的迫切性,不惜一戰或尚有可說,但眼下有這種必要嗎?要是打起來,美、日真會援助我們嗎?「政黨輪替」這些年,台灣耽於內鬥,不斷向下沉淪,民眾最盼望的,是執政者能安定政局,戮力建設,減少企業家的徬徨,減少青年人的走投無路,減少失業者的痛苦,減少軍公教警消的憤懣,而不是憑空拿台灣的安全去冒險。

我們固不願過共產制度下的生活,而大陸也並非急於要統一台灣。他們有很多事情要做,只要台灣不圖謀獨立,彼此和平共存,各求進步發展,等待將來時機成熟了再來解決這個難題。這個樣子的維持現狀,不知對台灣有什麼不好?

英儒羅素雖然反共,但他曾說:「赤化勝於死亡(Better red than dead)。」因為活著才能繼續反共,打敗它,或影響它使它質變。台灣跟著台獨人士這樣走下去,赤化和死亡可能二者得兼。

高希均先生寫「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」時,還是一位雄姿英發的青年教授,現在正向壯年告別,而筆者早已是一名新聞界的退伍老兵。人可以老去,但國家不可衰老。以眼下兩岸實力的消長來看,以民進黨當局現行的政策路線來看,這樣走下去,台灣不可能再有「白吃午餐四十年」。

願天佑吾土吾民。
標籤:
瀏覽次數:210    人氣指數:1010    累積鼓勵:40
 切換閱讀模式  回應  給他日記貼紙  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
給本文愛的鼓勵:  最新愛的鼓勵
蔡英文嘉言錄:執政後保證不缺電 《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》 台北的宜居度
 
給我們一個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