檔案狀態:    住戶編號:1961896
 wayne 的日記本
快速選單
到我的日記本
看他的最新日記
加入我的收藏
瀏覽我的收藏
我的解讀 《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》 轉載
 切換閱讀模式  回應  給他日記貼紙   給他愛的鼓勵  檢舉
篇名: 池底的游魚 與 天空的飛鳥
作者: wayne 日期: 2017.05.04  天氣:  心情:
(1)
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69/2438072?ch=yahoo

財經作家狄驤於《商業週刊》撰文,分析除了大環境外,台灣的教育環境、國際地位、政府決策更深深的影響台灣年輕人的發展。
首先,狄驤舉友人女兒與其台德混血男友的例子,指出德國從家庭教育就開始培養孩子思考未來,而這點從兩國家庭在生活風格和素養上的差異就看得出來,德國家庭平時是彈鋼琴、看股市,台灣家庭則是喝酒打屁,但他強調這樣的差異並不能簡單定義成「外國的比較好」,而是年輕人成長過程中接受的教育與全球觀。

就學校教育而論,狄驤指出,許多外國年輕人在進入大學第一天就在替自己的未來盤算,反觀台灣的大學生就算畢了業也不知道自己的志向為何,而當這群無法學以致用的人進入企業,還得「從一堆像山一樣的爛蘋果找出幾個還可以用的」,直指這就是國家競爭力缺乏的原因。

再者,狄驤認為台灣的國際經濟地位也是影響年輕人發展的一大元凶。台灣能早早打進國際市場的除了隻身赴異鄉打拼的人,不外乎還有擁有富爸媽替自己未來布局的人,其它人就算想要在國際就業市場佔有一席之地,可能苦於學校或教學者沒有國際觀的窘境,或是政府政策淪為政治人物為選舉開的空頭支票,沒有良好的輔助資源漸漸成為年輕人發展的阻力,也是現今年輕人感到無力挫敗的主因。

此外,狄驤指出「台灣的低薪若是恥辱,那麼做出錯誤教育和經濟決策的長輩才是恥辱的始作俑者」,認為台灣產業環境已經被政府搞到低薪化、教育品質及就業生態也被癌化,並建議台灣的年輕人要是想出頭天,就必須洞悉未來世界經濟產業發展趨勢,因為「全世界的財富總是跟著趨勢走」。

(2)
年輕人如何形成國際觀?
學校教育(老師及課本)
家庭教育(具世界觀的父母長輩甚至鄰居)
書籍 雜誌 新聞 電影 電視 講座
海外旅行求學工作或居住

但若老師父母不具國際觀
自己亦無好奇心 不從報章雜誌書籍媒體吸取國外資訊
那視野與觀念肯定永遠停留侷限在島國層次

(3)
歐美也有一大堆各年齡層的人不具國際觀
但他們地廣物博 人文與科技及觀念領先 本身就是一個大世界 外面的事相對不重要 至少過去兩百年至目前如此
標籤:
瀏覽次數:199    人氣指數:799    累積鼓勵:30
 切換閱讀模式  回應  給他日記貼紙  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
給本文愛的鼓勵:  最新愛的鼓勵
我的解讀 《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》 轉載
 
給我們一個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