檔案狀態:    住戶編號:1949045
 捷客 的日記本
快速選單
到我的日記本
看他的最新日記
加入我的收藏
瀏覽我的收藏
《梅岡城故事》作者去世 轉載 《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》 台灣有趣地名 轉載
 切換閱讀模式  回應  給他日記貼紙   給他愛的鼓勵  檢舉
篇名: 元宵 其實是古代情人節
作者: 捷客 日期: 2016.02.21  天氣:  心情:


2016-02-21 03:03 聯合報 洪長源 


 「去年元夜時,花市燈如晝,月上柳梢頭,人約黃昏後…。」就是歐陽修描寫元宵節男女感情的詩。「月上柳梢頭,人約黃昏後」更是多麼有情調,是青年男女們多麼期待的夢。 古時女子是不能隨便拋頭露面的,但元宵節可以結伴看燈,許多姻緣都是看燈中促成的,所以元宵,是古時候的情人節。 現在每年元宵節,各級政府總是大手筆的舉辦燈會活動,但都是放煙火、作秀而已。 古時候青年男女尋找伴侶的節日,反而被忽視了。俗語說「偷挽蔥,嫁好尪;跳菜股,娶好某」。這就表示元宵是青年男女的節日,是尋找伴侶的日子,尤其生育率節節下降的今天,元宵節應當多多提倡、創造讓青年男女手牽手,結伴過節,攜手一生的機會。 




 唐寅《元宵》 



有燈無月不娛人,有月無燈不算春。春到人間人似玉,燈燒月下月如銀。 滿街珠翠游村女,沸地笙歌賽社神。不展芳尊開口笑,如何消得此良辰。 



元宵節 維基百科 



 起源自中國,關於元宵節的由來,說法很多。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「太一」的活動,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。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,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,對於形成過元宵節的風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。本稱「上元」是農民祈求豐收的日子,也是道教的天官誕。人們在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,希望減輕蟲害,祈禱獲得好收成。這天是第一個月圓之夜,人們也在這天祭月和賞月,祈求豐收。



 相傳漢惠帝劉盈駕崩後,呂后一族控制了政權。呂后卒後,周勃、陳平等元老奮起剿平「諸呂之亂」,擁戴劉恆登基,是為漢文帝。文帝博採眾臣建議,精心治國,使漢帝國再次強盛起來。因掃除諸呂恰值正月十五,所以在每年的這天晚上,文帝微服出宮遊玩,與民同樂,以示紀念。漢文帝因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。 還有說法認為,漢武帝時聽從謬忌之說,對於太一神十分虔誠,在甘泉宮修建太一祠壇,無論是伐南越、得天馬,甚至冬至也要祭祀太一神,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隆重,從黃昏開始,通宵達旦用盛大的燈火祭祀,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經過祠壇之上,從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張燈結綵的習俗。 也有說法是,漢明帝篤信佛法,聽從蔡愔的建言,敕命正月十五夜,在宮內「燃燈表佛」,從此民眾效仿,皆點燈供奉佛祖。



 東漢末年,元宵節作為節日才正式初步形成。 而大陸某省民間則相傳:二千年前,佛教傳入中國,當第一次月圓的時候,人們隱隱約約可以見到月光下有十七位天神在翩翩飛舞,有一年浮雲遮敝了天空,人們突然不見天神蹤跡,十分恐慌,於是紛紛點火把,照亮天空,找尋天神,自此以後,雖然看不見天神,人人卻仍年年點燃火把找尋天神,相延成襲,就變成一種風俗了。後來點火把在一些地區演變成點燈籠或生篝火。 現代研究認為元宵節源於對火的崇拜和祈求新年豐收,人們點火以驅除蟲蛇猛獸,並祭祀滿月[4],初期是點火把,後來分別發展成點篝火、掛燈籠的習俗。

標籤:
瀏覽次數:159    人氣指數:1139    累積鼓勵:49
 切換閱讀模式  回應  給他日記貼紙  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
給本文愛的鼓勵:  最新愛的鼓勵
《梅岡城故事》作者去世 轉載 《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》 台灣有趣地名 轉載
 
住戶回應
 
時間:2016-02-21 19:23
她, 57歲,亞洲其他,醫療
*給你留了一則留言*
  


給我們一個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