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央圖書館浩瀚的書海裡,成千上萬的叢書,〈走過關鍵年
代〉這本書躺在最邊邊的角落,毫不顯眼,表皮佈滿了灰塵,剛
好不小心被我瞄到,央圖裡描述1945年國府剛接收台灣的書籍,
不少是台灣受害者所寫,外省人所撰寫的歷史少之又少,這是其
中一本由外省人親身經歷的真實故事。
汪彝定、西南大學畢業26歲以前在中國大陸生活,
1945→1990年在台灣,曾經任職媒體人,台灣公論報及中國時報
的前身徵信新聞社,公職任職省礦物科長、國貿局、台糖總經理
等等”
汪彝定到台灣時,剛好遇到戰敗日僑遣返日本,日本人攜家帶眷
集體住在基隆海關大樓,等待坐船遣返日本,所有在台灣生活的
日人私產不準帶離台灣,只能攜帶隨身三件行李箱,大人、小孩
都默默無語在等待船隻,有許多台籍友人到碼頭送行,小孩含著
淚水向台籍同學道別,此生應不會在相見了吧!日人離開時還把
周遭環境打掃完畢再離開,可見這個民族的龜毛性。
當時光復之初,北市建設規模有限,台北商業發展程度比不上
上海、天津、廣東等地,但台灣承襲自日本人最好的東西,既是
城鄉發展建設較為均衡,基礎設施較為完善,如電力、水力,鐵
路、公路交通等公共設備等等,而國民道德訓練非大陸任何一省
可比擬的。
筆者當時任職的省礦物局,非常驚訝日人把台灣全省礦產
的分佈,非常詳盡的的用圖表繪製,日人龜毛個性所詳詳細細列
製的交接清冊,到省礦物局的手中竟殘缺不全,設備物品大部份
遺失殆盡,
而另人詬病其一是放任從內地來的公務人員,形同罷佔的方
式查封已遣返空無一人的日人房舍,任何單位公務機關自製封條
蓋官印,看到無人居住日人房舍不管產權所屬,就在門口貼封
條,好一點的房子門口總是歪七扭八貼好幾個單位的封條!再一
則詬病就是語言文字全面禁制,應採取漸漸進式的教育推行國
語,因在1945年以前台灣知識及精英份子大受日式教育,只會說
日語看日文,全面禁止的話他們全變成文盲,看不懂中文報紙,
聽不懂國語廣播,政府的政令無法宣達,也少了跟台灣精英份子
語言溝通的管道!倒置以後發生在台北的緝煙群眾運動事件。也
造成台灣族群悲泣的裂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