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聽了一位朋友說了這樣的故事:
他的一個家姊,對外的人脈相當的廣闊,她外面的朋友也以為她的經濟及生活不錯,總營造著公益熱心助人的印象,但那位朋友感到非常的困擾,因為據他描述,他那個家姊,對外宣稱自己是如何的顧家對自己的母親多麼盡孝,自己是多麼愛護子女,骨子裡,卻常常置子女生活不顧,經常晚回家,說是工作忙碌,將小孩丟給自己年邁的母親照顧,缺錢了就哭哭啼啼的回家要錢,經常一陣子就背負了一筆債務,那光鮮的背後,卻是家人的不定期困擾
社會現況中不也是如此,家家有本難念經,先不論故事的發展如何?但每個家庭生活的背後,總是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,每一個故事,從不同人說出,就會有不同的引向與結果,咱們不是故事中的主角,自然無法瞭解與體會故事中的困境,可是人們經常成為這些生活故事蔓延的助長者,用著自己的情緒與感覺,盲目的支持著自己的認同
人除了感性,可能也需要一些些的理性,同情是一件事,是非義理又是一件事,咱們都需 要學習,如何均衡的去面對這些生活上的情事與遭遇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