檔案狀態:    住戶編號:251157
 。寂寞,夏櫻。 的日記本
快速選單
到我的日記本
看他的最新日記
加入我的收藏
瀏覽我的收藏
。鎖愛,旅行。 《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》 。做你,男人。
 切換閱讀模式  回應  給他日記貼紙   給他愛的鼓勵  檢舉
篇名: 。關心,信任。
作者: 。寂寞,夏櫻。 日期: 2006.09.29  天氣:  心情:

和親近的人談話,有時容易混淆了「關心」與「信任」,
可能原本想表示關心,卻讓對方感覺不被信任,
於是在字眼上起了磨擦,關心與信任,這兩者說起來真是不一樣。

如同父母關心孩子的安危,希望孩子下課後早點回家,
怕夜晚險惡多,所以老是提醒孩子「不要太晚回家」、「記得早點回來」,
可是聽在孩子的耳裡,卻感覺父母好似認定自己會晚歸,
認定自己會遺忘父母的交待,縱使知道父母要表達的是關愛,
但反而比較介意自己不被信任,於是大多沒能好聲回應,
父母覺得自己不過是提醒,為什麼你不耐煩?不能夠關心你嗎?
一出口這麼說著,子女又覺得被誤解、被責備,
回嘴了又引發後續更多爭論,於是相應不理,
雙方不歡而散,都無法理解,
不過就是「回家」的問題而已,為什麼會變得這麼不愉快?

這便是角度的不同,父母會因為關心且天性的保護,
所以會多注意與多提醒許多事,
他們認為自己能夠給予的是「愛與呵護」,
可是,對子女來說,成長路途中我們當然仰賴父母的付出,
但隨著年紀愈長,我們更需要的是「支持與信任」,
更確切的說法是,「希望被當成大人看待」,
因為我們可以照顧自己,甚至回過頭來照顧父母了,
他們可以不用再擔心那麼多了。

雙方的出發點當然都是為了對方著想的好意,
可都是因為「愛」,所以會希望對方少擔憂一些,少煩惱一些,
便將自己認定的正確套入對方身上,希望對方照著走就不會有誤,
往往我們都不是因為心意錯誤,而是可能表達有誤。

作父母的如果試換成問句,
「大概幾點回來呢?」、「會回來吃晚餐嗎?」之類的,
一方面比較能夠拿捏時間,另一方面孩子的反彈應該也會較小,
但切忌在他說了答案之後,又否定他的說法,或加上埋怨,
比如「又不回來吃晚餐了」,
與其這麼說,不如告訴他「有空的話回來一起吃晚餐」,
父母最終就是希望孩子能夠理解自己的用心,
那就不要用責難的方式呈現,
他們當然會有家庭之外的其他生活,
但也要相信他們不會遺忘家庭的,用罵的方式反而讓他們遠離家門,
不如微笑地說聲「出門小心喔,等你回來喔」,
也好過命令式的「早點回家」。

作子女的,如果可以在父母提醒時補上一句,
「我大概幾點會回家,不用擔心」、「回家前我會撥電話」之類的,
一方面表示出自己明白父母的關心,
另一方面也可以讓父母知道你的自主獨立,
父母其實就怕孩子遺忘了他們的存在,只要表現出這一點,
也會讓他們安心一些,最起碼說聲「知道了」,也好過「妳很煩」,
這只會引來更多自己不愛聽的碎念,
我們也明白父母就是習慣性的會為孩子擔心多一些,
何不試著保持幾分鐘耐性,既換來父母安心,自己也耳根清淨,
當然更希望可以不必這麼敷衍看待父母的心意,而能夠諒解,
更表現出「成人」的應對,父母一定看得見你的改變。

這些可能看來理想化了些,但我一直在嘗試,
也感覺到「互動模式」會隨著一方改變而日漸不同,
曾經我也覺得父母管太多,
但當我試著改變時,
日久發現父母的態度也跟著不同,更為信任我,
不是因為年歲增長,而是因為行為表現,
當然他們仍有無法放心的事,我也仍舊在持續努力,
可這都好過以往,我只會埋怨,是吧?


關心與信任不同,但「愛」都相同。

其實啊,愛情也是這樣的,
當兩方感受不同的時候,就容易起爭執了。
有時不是不關心,而是對方覺得不被信任,
怎麼表達也都是值得學習的課題。

標籤:
瀏覽次數:504    人氣指數:18664    累積鼓勵:908
 切換閱讀模式  回應  給他日記貼紙  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
給本文愛的鼓勵:  最新愛的鼓勵
。鎖愛,旅行。 《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》 。做你,男人。
 
住戶回應
 
時間:2006-10-07 00:58
她, 99歲,高雄市,教育研究
*給你留了一則留言*
  
 
時間:2006-10-07 00:51
她, 34歲,亞洲其他,學生
*給你留了一則留言*
  
 
時間:2006-10-03 19:12
他, 48歲,新竹市,資訊
*給你留了一則留言*
  


給我們一個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