檔案狀態:    住戶編號:429289
 快樂麵包熊 的日記本
快速選單
到我的日記本
看他的最新日記
加入我的收藏
瀏覽我的收藏
等待歸帆的燈塔 《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》 一個詩歌的建築師
 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   給他愛的鼓勵  檢舉
篇名: 淺談唐詩的平仄譜
作者: 快樂麵包熊 日期: 2005.06.16  天氣:  心情:

微風常要問寫作的人一個問題,新詩與散文有什麼區別?其實微風故意挑一個最難回答的問法去詢問。要是這麼問,那答案就簡單多了 ─ 詩歌和散文有什麼區別?妳一定會毫不猶豫的回答:詩歌求其韻與節奏,而散文重其詞彙的表達。事實上,一篇優美的散文還是有其隱含的旋律性在,只不過不是那麼彰顯就是了。


詩歌形成的原因,在於將文字架構成易記的韻文。透過韻與節奏加強記憶與流傳的優勢。這裡要討論的就是唐朝格律詩盛行時,所擁有的平仄譜。


在網路上,一論及平仄譜這個問題,總是獲得一些逃避的答案。最具說服力的是:自由創作,何必管平仄譜;意境重要啦,平仄是可以放一邊的;漢語古音已經不可得,平仄譜也就沒用了。


事實上,平仄譜是自然的因素所形成的,不是人為強行的規定的。平仄譜不在於單純的遊戲規則,也不在於提高詩作的難度,而是在音樂性的完美。五言絕句的二十個字;五言律詩的四十個字;七言絕句的二十八個字;七言律詩的五十六個字都被尋找出最完美的旋律,就是所謂的平仄譜。當然在這裡必須先聲明的是:一個完美的旋律格式,依然要有適切的詞與內容,才算構成一首完美的詩。


這就容微風淺說這些旋律格式,是如何自然的形成。


漢字分「平上去入」四聲,(註:「上」字在這裡讀音為「賞」),四聲的發音的特性如下。


平聲:
分陰平及陽平,都是不升不降的長音。不同的是陰平的音高,如:蒼、昌、天等字,各位可以由大部分的國語第一聲去體會。而陽平則音較低,如:藏、常、田等字,可以由大部分的國語第二聲去體會。


上聲:
讀音都轉折上升,如:有、忍、海等字,相當於國音第三聲。


去聲:
讀音都下降而短,如:淚、字、外等字,相當於國音第四聲。


入聲:
讀音短促,發音有平上去的形式,但是發音更短促,如:「一」字平聲短促,「路」下降短促,「筆」應該讀上聲而短促。
(入聲,在國音當中為了科學化,易學易教,分別被歸入國音四聲當中。漢語古音應有的讀法,現在大概只能從保留古音較多的台語和客語去體會。)


由上面我們可以發現,發音分成兩明顯的兩類:
平而長的歸類為「平」(陰平陽平)
其他不平及短促的音歸類為「仄」(上去入)
因為這是兩類差異很大的發音方式。


字的發音有了簡單的瞭解之後,讓我們來看看節奏的問題。


中國字一個字一個音節。中國字的片語以兩個字居多,也就是兩個音節的詞。而且一與二可以組成所有數字的形式,因此句子便含有兩個字一頓及一個字一頓的形式。五言的五個字節奏大抵是二二一的形式,七言的七個字的形式大抵是二二二一的形式,因此就產生下列的節奏。


床前 明月 光
‧‧′‧‧′‧

月落 烏啼 霜滿 天
‧‧′‧‧′‧‧′‧


上述的節奏與平仄就構成旋律,而通篇詩歌如果做下列的安排,將會有很好的旋律性:
一、 基本上單一句子中不能平淡,要有高低起伏,陰陽頓挫,也就是說平仄要交替。
二、 句與句之間不能單調,要有變化,不好句句旋律相同。


把這兩個原則整合,用在唐朝的格律詩上,可得的形式並不多,就是所謂的平仄譜。


以二字一頓的方式平仄交錯,基本上單一句子就不會平淡。至於鄰句的平仄相反,或句尾平仄作個變化,句與句之間就不單調。


讓我們組合一個看看:
仄仄‧平平‧仄‧
平平‧仄仄‧平‧
平平‧平仄‧仄‧
仄仄‧仄平‧平‧


這樣的處理方式,很符合「單句旋律不平淡,通篇旋律不單調」的要求。
其實要符合上述兩項的要求,可得的平仄排列方式並不多,大致都包括在平仄譜當中。


由於五言的第二、第四字兩字;和七言的第二、四、六字三字,擔任音節組停頓與分隔的重要任務。相形的就變得很重要,這幾個字的平仄要固定,不宜替換,因為它們落在節奏點上。而第一、三、五字平仄互換影響就比較不大,因為它們不在節奏點上。因此才有寫詩才有個口訣「一三五不論,二四六分明」的說法。至於其他的坳句、變體比較深入,在此就不討論。但是附帶一提的,坳句、變體依然不離開上述兩個原則:「句子中要有起伏,句子間要富變化。」


最後就是押韻的問題。押韻最初是為了易記,也就是尾音,發音相同的近似的歸於一韻。句中韻、句尾韻在漢語中都適合。詩經便有豐富的句中韻。而句尾韻是漢文的特色。其他大多數的語言包括英文都是採句中韻,因為大多數的語言受發音、詞性與文法的影響無法做句尾韻。至於日文更是幾乎無法成韻,只能著重於節奏。平仄節奏的形式既定,句尾韻會出現在何處便定型了。


由這這些原則來看,七言與五言的格律詩大致底定。
*通篇平仄字數大約相等。
*每句平仄交錯,兩字一組。
*每句第二、四、六字的位置,保持第一句和第二句為對(平仄不同),第二句和第三句為黏(平仄相同)。
*雙數句句尾押韻,(有些第一句也可押韻)
平仄譜是這樣自然形成的。寫唐詩這種格律詩,要不要嚴格合譜,見仁見智。有人說以詞達意為重,微風個人非常贊同。不過太離譜也不好。


回頭來看看另一個問題。新詩與散文有什麼區別?它們的區別不在於字數的多寡;不在於列陣的形式。而是旋律性、音樂性多寡的區別。


瞭解這些理論的問題是有用的。不能成詩的就不用強求,以散文方式來寫。某些可符合旋律性與音樂性的地方,就盡力的去表現。楚辭之後的賦,便具有這種形式。非韻文的文章中,不時出現如詩般的押韻、對句,其實也是很美的。


至於漢語古音不可得的說法,我想,依照國音發音,然後把第一、二聲作為平聲;第三、四聲為仄聲來運用。配合節奏與押韻,依然可以創作出詩歌。


舉唐詩這種嚴格的格律詩來說明自然的旋律,對大部分人來說,需要一點耐性去體會。但是用這最具有旋律完美性的譜,來強調自然旋律卻是能體會旋律美的例子。


我並不是說不懂這些就不配當詩人。其實微風相當羨慕這裡的某些創作者,她(他)們不知道這些理論,卻能毫不猶豫的就寫出動人的詩歌。每個人都有顆不自覺就被旋律牽動的心。有一套理論的微風卻不見得能牽得動。

標籤:
瀏覽次數:178    人氣指數:3778    累積鼓勵:180
 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  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
給本文愛的鼓勵:  最新愛的鼓勵
等待歸帆的燈塔 《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》 一個詩歌的建築師
 
給我們一個讚!